每月哲理



爸爸, 我真想念您 ! (二)

您亦教導我們“責己也重以周, 待人也輕以約”,
“對別人要多點包容”,“能夠寬恕別人,自己才會快樂”,
“寧天下人負我, 我不負天下人”等道理。

您的人生觀是比較豁達的,我記得您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就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感謝神 祂讓我可以親自服侍您和親近您。

爸爸,您安息吧! 請您不要走得太遠,好讓我容易找到您,
能與您相聚,再次聆聽您的教誨。


Posted on 27 July, 2009




爸爸, 我真想念您 ! (一)

對命運的播弄,我從未聽您埋怨過半句,您只是逆來順受,
還常常把您的經歷用來教導我們人生無常的道理,
並且教導我們在逆境中應如何積極面對。

您更教導我們“大丈夫應該頂天立地,貧賤不能移,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並指出 “俠之大者,重言諾而輕生死”,
“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要作虧心事 ”,
“窮則獨善其身, 富則兼善天下”,
“以助人為快樂之本” 和“應同情弱者,並加以扶助”等。


Posted on 27 July, 2009





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和欲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不過,我們一旦失去平衡,只懂得拼命追求物質,
進而把追求物質變作人生的唯一目標,
我們的生命就開始下墜!
物質無疑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生活,但不一定會帶來快樂。

我們首先要懂得把 “需要” 和 “欲望” 分開。
很多人的一生就花在不斷追求物質,
而營營役役把寶貴的生命就此虛度了。

有些人甚至犧牲與家人相聚和好友交往的時間去追尋物質的滿足,
到頭來是否值得呢?
我們的欲望始終無法填滿,而我們的心靈卻越來越空虛,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隔膜也越來越大!

真正的快樂其實源自寧靜祥和的內心。

如假日與家人或三數知己往郊外走走,接近一下大自然,
都能幫我們洗滌一下塵封的心靈。
下了班,與三數知己聚首聊天或回家與家人吃頓飯,
都能把我們與其他人的距離拉近。

如果能更進一步,多點關心週遭的人,
對那些不幸和無助的人給予援手,
那麼,當我們走完人生路時,可以坦然說一聲:「我今生無悔!


Posted on 24 April, 2009





人們總是不滿意現在所處的時光,
我們似乎忘記了 “現在” 才是最重要和最好的,
一個不懂得珍惜現在和活在當下的人,
可以說是未曾真正地活過。

道理很簡單,過去不論有多光輝和美好,已經過去了。 
同一道理,過去有多痛苦和難受亦已過去成為歷史,
我們不可能把過去找回來,因此活在過去是沒有意義的。 

亦有些人喜歡活在未來,不斷想像將來會怎麼美好。
明天真的會更好嗎? 
亦有些人總是為明天擔憂,明天真的會如你想像般壞嗎? 
還有,我們一定會有明天嗎? 

這樣說好像很灰和消極。
其實,我只是把真相說出來而已。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活在當下”的重要,
並且切實地把每一刻都活得最好,
到最後,我們的一生便會活得豐盛和完滿。


Posted on 25 May, 2009




人生在世,匆匆數十寒暑,
我們應該按著我們的良知去行事為人。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都是善良的,
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
使到我們的心田蒙上了塵,
以至我們看到很多待助的人和事,
都變得視若無睹,冷漠無情!

其實,只要我們稍為留意一下,
每天我們都會遇到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你可曾想過你也是別人的天使嗎?

或許當你想幫助別人的時候,
難免有些人會說一些令你氣餒的說話;
但請你千萬不要洩氣,這個世界仍然這麼糟,
就是很多人沒有想到伸出助人的手而已,
祇要我們盡心盡力去按著自己的原則,
去做對人有益的事和伸出援手便很足夠了。


Posted on 24 April, 2009





人生要經歷不同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有”快樂”和”煩惱”的地方。
快樂和煩惱是生命的一部份,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我們不能只要硬幣的一面,而拒絕接受另外一面。

人,一般都是想追求快樂而逃避痛苦的。
其實,痛苦也有它積極的一面。

好像我們的身體能感覺到痛楚對我們的存在是非常重要,
我們如果不能感覺痛楚,像一些嚴重的糖尿病人,
他們腳板被鐵釘插入也無知覺,甚至發炎和潰爛都不知道,
最後要把整條腿割掉! 你說沒有痛楚的感覺多麽危險!

另一方面,苦難會幫助我們成長,我就是因為經歷了很多苦難,
讓我可以反省,從而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會,
能夠跨越苦難﹐積極面對人生﹐
從而把自己的苦難變成別人的祝福﹐
那麼我們所經歷的苦難便不是白白的受了!


Posted on 23 March, 2009





"人生無常" 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公認的真理。
既然,我們明白人生是無常的,
那麼我們便應該知道快樂和痛苦一樣無常,
換句話說,世上萬事萬物都不是永恆!

故此,當我們處於順境,或幸福快樂中,
我們應該懂得珍惜,常存感謝的心;
如果可能的話,把我們的福氣與別人分享一下,
因為快樂不會永遠停留不走。

同樣道理,當我們身處逆境時,
或者苦難突然臨到我們身上時,
我們往往以為苦難會永遠停留不去。

首先我們要學懂的,就是要接受我們的處境,
我們雖然無法改變逆境,或者不讓逆境出現,
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對逆境的看法。 
往往因為看法改變了,我們的感受也會隨之而改變。
我們亦應該知道苦難也不會停留不動和"永遠"持續下去,
因為痛苦也是"無常",也會隨時間而消逝!


Posted on 23 February, 2009




當我們認真思索"我是誰"這問題時,
會發覺這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定位,
找到自己到底站在甚麼位置,
我們存在的意義是甚麼?

從基督教的角度看,人只活一次,沒有 take-two。
苦難讓我看到生命的本相和明白到人生的意義。
更讓我看到我和 主的正確關係。
因此,我們如果不好好把握這一生認識 主,
事奉 主的話,到日子末了的時候,
便再也沒有機會了!


Posted on 23 January, 2008




貧窮不是罪過,同樣,富有者亦不是罪過,
問題在於富有者,如果只著重不斷增加自身的財富,
沈溺在想要獲得更富有的生活時,
而對身邊苦難的人視若無睹,置若罔聞,這才是罪過。

古語云:「為富並無不妥,但為富而不仁,罪也。」 
所以我不是要挑起基層市民與富者對抗,
而是希望貧窮的人,不要因貧窮而自卑,
又叫富者明白到貧窮的人,不是全都是懶惰的人,
這只不過是新聞將問題放大,以偏概完。
其實領綜援的人,大部份都有實際需要,
他們大多是年老無依的長者,單親家庭等。 
希望強者能夠扶助弱者,富者能幫助窮者。

基督教的核心就是愛,我們要學懂愛人如己,
視別人的兒女為我們的兒女,
別人的弟兄姊妹為我們的弟兄姊妹,
我們要以親人相待,期盼弟兄姊妹們多關懷身邊的人!


Posted on 23 December, 2008




人最大的局限,就是我們沒有預知能力,無法知道明天,
甚至下一刻會有甚麼事情發生!

當逆境來時總是靜悄悄的,一下子連呼叫都來不及,你已掉落谷底之中。
有人在谷底中怨天尤人和不斷問為什麼,亦有人想盡辦法離開谷底。
而你能否離開谷底,往往取決於你的信念、過往的經歷和你的個性。
但當我們從逆境走出來之後,卻發覺逆境絕對不是詛咒,
它的背後往往是(祝福)。

一般人在順境時,總以為順境會永遠停留不去,
因此意氣風發而不作任何準備,也不會想到把自己的福氣與人分享,
幫助一下那些比較沒那麼幸運和極需援手的人。
等到時勢逆轉時,又以為逆境會停留不動,永不翻身。
其實,世上沒有東西是永恆不變的。

既然順境不會停留不走,逆境自然也不會停留不去。
最積極的回應方法是從逆境中加以學習,
如果我們能夠從逆境中學習到一些東西的話,
那我們所經歷的逆境和苦難便變得有意義了。


Posted on 27 November, 2008




苦難的降臨是生命的一部份﹐任何人都無法逃避﹐
我們能夠做的﹐是不去加添別人的苦難﹐
如能夠設法減輕他人的苦難﹐大家互相關懷和鼓勵﹐
那麼苦難所帶來的痛苦一定會大大減輕。

希望在苦難中的朋友記住﹐苦難是有它積極的一面﹐
能夠跨越苦難﹐積極面對人生﹐
從而把自己的苦難變成別人的祝福﹐
那麼我們所經歷的苦難便不是白白的受了!良方。


Posted on 24 October, 2008




有些人控制不到憤怒,容易激動,
要解決這些負面情緒,或許首先要他/她明白別人;
用愛治療,也就是理解和憐憫對方的境況,逐步寬恕別人,
寬恕有如把包袱放下,自己也能釋然。
聖經強調的「愛」與「包容」是治療情緒的良方。


Posted on 29 September, 2008




面對苦難,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出個意義來,
找到意義,人就有生存下去的意志了。

如果我能夠將我的苦難用來榮耀神和成為別人的祝福,
這就成了我存在的意義了,從這個角度看是相通的。

其實人活著是需要有個意義的,
而我也相信人生應該是有意義的,
我相信上帝對我的生命是有這樣的一個心意。

我的生命不是要改變這個世界,
我也不可能將這個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改變,
但只要我的存在能夠令這個世界稍微有點不同,
稍微好一些,這已經足夠了。
希望我的苦難能夠祝福那些正在承受苦難的人。


Posted on 28 July, 2008




「我覺得香港人是有情的,不過這顆心因為生活節奏太快而封了塵,
我走出來,就是希望能拂去香港人心上那層塵埃、
喚起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這是我的心願和實踐了對生命的意義。

我們要倍加珍惜身邊的人,包括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
因為「這一次的擦身而過,可能就是最後一次。」

查錫我的傻勁,源自父親的言傳身教,以前父親每天吃飯,
都給孩子們講:「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和助人為快樂之本之類的道理。

父親從不自怨自艾,這為我豎立了樂觀積極的榜樣。

現在我正在用「不惜我而惜天下」的胸懷,實踐這句人生格言。


Posted on 27 June, 2008




為何社會總是走向貧富懸殊的兩極?
歷史告訴我們當社會貧富太兩極化,必然會造成社會不穩定。
改善這個現象,其實並不困難:
「富者願意關懷貧者,四肢健全的願意幫助殘障的,
問題得到改善,整個社會也得享和諧穩定的整體利益。」

一顆關懷社會的心,是看見身邊的人有需要時施以援助。
相信善心是與生俱來的,只是由於種種原因,
使我們的善良被冷漠取代。

看到了更多弱勢社群的需要,盼望為香港建立「關懷」的氣氛,
「伸手助人」可以是一句口號,也可以是一個行動,
道理很簡單,人人都懂,問題是你是否願意把信念活出來而已!


Posted on 26 May, 2008




人活著不能沒有麵包,可也不是單靠麵包。
生命的無奈和無常,更讓我學懂了珍惜和活在當下的重要。

我們總以為等掙夠了錢,我們就可以抽出時間,
來陪伴我們的至愛,可惜的是,等你掙夠錢的時候,
他們已經不需要你的陪伴,或者他們已經離你而去了。

我們拼命掙錢的理由,卻是為了我們的至愛,
你說是否很荒謬?

既然你最愛的是你的孩子,那就請你花多點時間,
多點陪陪他們,避免錯過了機會,剩下無窮的追悔和遺憾。
你今天抱過孩子嗎? 

還有,父母年紀大了,能陪伴他們,就盡量陪伴他們,
那怕多忙,也要抽空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你對上一次打電話給你父母是多久以前的事?
希望大家不要等,想做甚麼,就馬上去做。


Posted on 30 April, 2008




每個人都會老,到我們老的時候,
希望兒女怎麼樣對待我們,我們就應該怎麼對待我們的父母。
我們的兒女看在眼中,會記在心中。

我們不孝順父母,甚至虐待他們,孩子長大了,也會同樣的對待我們。
這不是報不報應的問題,而是身教的問題。
孩子都是以父母作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榜樣,言教始終不如身教。

只要我們明白到老的時候,也會跟他們一樣,我們就會多一分包容。
很多時候,由於老人家的囉唆,會使到我們感到煩躁,甚至想發脾氣。
其實,他們的囉唆是身不由己,我們要對付的是事情,而不是人。 
他們始終是生我們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尊敬和孝順父母是社會的共同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
父母在生時,我們是要對他們多點孝順和包容。


Posted on 27 March, 2008





我們每天都可能遇到挫折、受傷、不如意、
失望、困擾、威脅等各種情況,
使我們不知不覺就心煩氣躁冒,
會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無緣無故大吵大叫,
而情緒[失控]。

"憤怒"是現代人最不擅長處理的其中一種情緒,
我們首先要學習處理憤怒情緒是冷靜下來,
當意識到憤怒的情緒已有失控傾向時,
[放鬆]是可以幫助我們冷靜下來的方法之一。

假如,你們正在爭吵,不管對方在說甚麼傷害你的話,
你都應該馬上停止反駁,而盡快離開引致憤怒的現場。 
爭吵的另一方,也應該停止火上加油,
再說出任何傷害對方的說話,避免對方失控,
有衝動想用暴力解決,而做出傷害你的行為,
我們應該坦誠與對方溝通。

人生無常,我們要努力去改變一些能夠改變的,
但也要懂得接受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退一步,海闊天空,大家留一點餘地吧!


Posted on 25 Febuary, 2008




我認為信仰必須經過實踐才有意義,
否則我們只是空有一肚子關於我們信仰的知識而已,
必須把信仰活出來,不能活出來的信仰,只是死的信仰。

不論你信奉的是基督教或者佛教,你只要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看成是耶穌基督或佛祖,你就會滿心歡喜的去服侍 / 幫助他們,
讓那些人感覺到這個世界還有愛。
我們每天都希望尋找到耶穌基督或是佛祖,
卻不曉得耶穌基督和佛祖每天都跟我們擦身而過。
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能夠把心眼打開,作為信徒,
有甚麼比有機會服侍主耶穌和佛祖更重要呢?
懂得抓住機會,謙卑和甘心樂意地服侍你們心中的主。

沒有信仰的朋友也應該學習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使到你 的生命更加豐盛,使到世界充滿愛心。


Posted on 25 January, 2008




人生只是一段旅程,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都不同,
有人以財富為人生目標,
也有人以爬上高位為人生的目標 。
你的存在意義到底是甚麼?
你活著就是為了這些?  
你來過這個世界和沒來過這個世界到底分別在那裡? 
假如沒有分別的話,你的一生豈不是白活了嗎? 

當我們能夠以平常心對待人生,我們就會發覺,
不論在人生中的一切起起伏伏,
順境、逆境,我們都能處之泰然。 
得無須狂喜,失亦無須狂悲。
世間上一切得、失、成、敗都會轉頭空,
我們又何必介懷結果如何?

很多時候當你不把結果放在心上,
只會全力以赴把你最好那面表達出來,
你便會表現自然,反而讓你成功過關。
成功了,我們固然欣喜。 
失敗了,我們只需檢討失敗的原因,從中學習,
為下一個挑戰作好準備,那我們距離成功,
便自自然然走近一步。 
這就是 ( 平常心 ) 。 


Posted on 18 January, 2008




人活著是要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壓力,
壓力除了有來自外在環境,更重要的是來自我們自己。

外界的壓力不論多大,我們都有辦法應付。
最基本是我們要有一套健康的價值觀,
這就無疑是為我們加添了抗逆能力,
讓我們有能力去應付各式各樣的壓力,
接受它是生命的一部份和積極去面對,才是正途。

有時候,壓力是必須的,沒有死線或者指標,
我們會盡量拖延和可能提不起勁。
有了死線或指標,我們就會全力以赴,
以求在死線前,完成任務或者達到目標。
當我們衝過死線或者達標那一刻,
我們會享受隨之而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Posted on 8 January, 2008







我們和別人坐下來,往往不是看別人和我相同之處,
而是對方與我有何不同之處。當我們把別人看成與我們不同,
自自然然便在彼此之間,建了圍牆。
因此,別人的苦難,我們再也感受不到。

台灣慈濟基金證嚴法師,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意思是那怕我跟你互不相識,我對你還是有慈悲的心。
因為我們都是相同的,你的苦痛也就是我的苦痛。


Posted on 17 December, 2007





人與其他人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關係卻是大學問。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學懂,混混噩噩就此走過一生。
亦有些人,成長後仍然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
當別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便感覺失落和憤懣,痛恨別人和這世界。
我們和這世界其實是共存的實體,我們與其他人是要互相倚賴才能存活。 
無我即無彼,無彼即無我。

Posted on 7 December, 2007



基督教的核心就是愛,我們要學懂愛人如己,視別人的兒女為我們的兒女,
別人的弟兄姊妹為我們的弟兄姊妹,我們要以親人相待。
基督徒是甚麼呢?  基督徒就是以主耶穌為榜樣,跟隨祂的步履,
學習主耶穌昔日如何捨己愛人的人。 
作為基督徒,不光是每個星期去崇拜,參加團契,而是切切實實,
把我們的信仰活出來,如何把基督的精神實踐出來。



Posted on 28 November, 2007






基督教與佛教最大分別的地方,在於他們對人的能力的看法,
佛教相信人能夠單靠一己的行善積德及修為可達至得救,
他們可以靠自力脫離輪迴之苦;而基督教則相信,
人在得救之事上無能為力,得救皆因上主的恩典與愛,
但憑著恩典與愛而得救,並不等於可以冷眼旁觀身旁有需要的人,
而不加以援手。 
其實,當你感受到神恩典的時候,你應該有感恩的心之外,
還要將心打開,去關顧周邊的人。



Posted on 20 November, 2007





我們所作的一切善行,並非要積甚麼陰德。
相反,我們所作的是回應主的愛和恩典,這是一種自然的生命回應。
如果我們不能這樣作,那麼就要好好的透過靈修生活去反省,
世上是有苦難,但世界不單只有苦難。
原來苦難是有積極的一面,它可以幫助我們成長,
使我們對生命有更深的認識,亦有利於建立我們與神的關係。



Posted on 12 November, 2007




其實我們是有能力去照顧有需要的人,問題只在乎,
我們有沒有把愛心付諸行動而已。
因此,我們要反省的,不是能力是否不濟,而是為何不付諸行動。
希望讓弟兄姊妹們反省我們對有需要的人為什麼那麼冷漠,
為何我們不給予援手呢?



Posted on 2 November, 2007




" 我們不需為了掌聲而去做正確的事,更不應怕遭人白眼,
而不去做一些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最重要的,是問自己,
我們所做的,是否真的對人有益。"



Posted on 25 October, 2007

Labels:

 
posted by 查錫我 (Stephen Char) at 7:47 PM, |

1 Comments: